二年生草本植物,秋天育種,入冬前播種,春末即可開花,主根分枝出的莖根約為2公尺高,喜全日照及鹼土或草原以及較為乾旱的坡地,生長及分枝性強,新生莖幹極為柔韌有彈性,成熟的莖幹轉為硬骨。莖幹極為乾淨俐落,節點分明,單側展出葉基及開出成簇的羽狀葉群,葉片看似柔嫩細軟,但撫觸起來卻有些微的彈性。
外形優雅美觀的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藥用果實,一般以播種法栽種,原產於中東和地中海東岸,又稱西洋茴香或歐洲大茴香,在植物學上,和藏茴香、小茴香、蒔蘿、茴香有親屬關係,羅馬時代開始即當作食物多、糕點及料理的調味品使用,再加上其藥性廣,故在歐洲各地、亞美洲均有廣泛栽種。
洋茴香在果實成熟前,植株就會被拔起來靜置乾燥。經過打穀程序,種籽打下來,鋪在盤上放到半遮蔭處繼續風乾,種籽藥性價值極高,因為有反式洋茴香腦,所以咀嚼起來有甜味,是精油及純露萃取部位。顆粒小而橢圓形,從淺褐到青灰都有,種籽上有著比種板顏色更淡的脊狀突起,嫩葉也會當香草使用,但只限於一般的沙拉的調味或當作胡蘿蔔、甜菜根、和魚湯的盤面裝飾。
洋茴香種籽萃取的精油有一種極具陰性能力是芳香分子就是茴香腦。它是一款也適合青春期女子的成分。尤其是初經的女子在情緒及生理的安撫有很溫暖的作用。
洋茴香腦在科學研究上具有神經性與些微麻醉性,是大腦計算與邏輯思惟的切換器。它能藉由向神經性的功能,鬆弛過度緊繃的大腦,復甦身體的感知力,以極細微的感官覺知探觸到物質以外的心靈多元層次的美好。身體意識的開發與提升,都必仰賴內理,也唯在自在緩慢而覺知的節奏裡,才能觀心定性。
INCI英文全成分:Pimpinella Anisum Seed Oil
TSCA CAS: 8007-70-3
EINECS CAS: 84775-42-8
EINECS: 616-914-3
密度/比重: 0.9775 - 0.9880 (25°C)
折射率: 1.552 to 1.561 @ 20 oC
閃點: 83 °C, 181.4 °F
旋光度 :+ 1° to + 1°
採收季節
外觀: Clear to barely yellow
氣味描述: Sweet, anise/licorice-like aroma
主要化學成分:(E)-anethole / α-phellandrene / fenchone
分子圖 (biochemical profile分子圓餅圖為學習與採買參考數據,大宗採買1KG以上依批次索取COA, SDS數值為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