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學姊開講】在正位中尋找自由 - Abbey 學姊的 Iyengar 瑜伽之路

— MUYOGA 專訪|⽂字整理 Feyond、沈容⸺

 

「⾝體是通往靈魂之⾨ 。」⸺艾揚格⼤師

對於這句話,Abbey 學姊的體悟是:「身體是一條通往靈魂的通道。當意識與身體產生連結,並帶著高度的覺察與專注,我們便能將外在的訊息與能量逐漸轉向內在,學習運用專注力開啟與內在⾃我的對話。覺知身體在每一個當下的移動,意味著從外而內的轉化——將視覺帶回身體內部,讓意識⾃然流動,隨著呼吸的節奏而穩定、安靜。這種由外而內的連結感,使我深深感受到:身體確實是一道通往靈魂的門。」

艾揚格瑜伽Iyengar Yoga的精準與專注是 Abbey 學姊多年練習的核⼼ 。 她認為當意識完全落在當下時,專注力與精確度會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。 正如她所說 「當我把身體擺放到正確位置時,能量會引導我把意識放在身體的每一處,從而帶來覺知及專注 。 這種專注力能同時調動我的身體,接近更為精準的身體正位 。」

 

精確體位法與專注練習的旅程

對Abbey 意義非凡兩的體位法:⼭式Tadasana 是她練習的核⼼ 。

「不管做任何體位法,我都會回到 Tadasana去檢視身體的正位 。 它是一種邏輯的體現,提醒我從穩定出發,從中理解身體的排列與對⿑ 。」

另一個對她而⾔不可或缺的動作是 Utthita Trikonasana 三⾓式。當初正是透過 Utthita Trikonasana 的各種練習⽅式認識到艾揚格瑜伽,也因此對艾揚格瑜伽產生了濃厚興趣 。 ⾃此之後,她便只專注在艾揚格瑜伽的練習, Utthita Trikonasana 也成了她探索之路的起點與核⼼⽀點。

Abbey 對正位的嚴謹與⾃由性的平衡有⾃⼰的理解:

「嚴謹是保護身體 、 確保練習不受傷,⾃由性則讓練習更具感性,順應當下的身⼼條件,抱持能量流暢 。 艾揚格瑜伽的輔具設計,就是讓每個⼈都能找到最適合⾃⼰的練習⽅式 。」

在她的教學與⾃我練習中,這些體位法不僅是動作本身的挑戰,更是一種 「身⼼合一」的修習⽅式⸺透過正確的對位 、 精準的覺知,她的身體與意識被引導到當下,每一個呼吸與動作都成為與⾃我的對話的路徑 。

 

呼吸的智慧

在艾揚格的師資培訓中,Abbey開始接觸呼吸法練習「呼吸是連接身體與⼼靈的橋樑。 從躺姿、 坐姿的呼吸法,讓我由外向內觀察身體,感受內在空間,也讓⼼悠遊於⾃我宇宙之中 。」

在現代生活中,呼吸成為調節情緒與壓力的⼯具:

「壓力來臨時,我會暫停幾秒,做 3–5 秒的呼吸。先穩定情緒,之後再回應事件 。 按下暫停鍵對緩解情緒與⼈際關係來說都很有幫助 。」

 

瑜伽哲學的⽣活實踐

Abbey 認為瑜伽不僅是體位法,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。「瑜伽哲學的八肢之道提醒著我,練習不只侷限於在墊⼦上 。 Yama、 Niyama 教導我檢視⽇常習慣,什麼是該做的和什麼是不該做的。正念幫助我很快地能觀察到⾃⼰的情緒起伏,奉愛提醒我需時時刻刻保持謙卑之⼼ 。」

透過瑜伽哲學的觀念,她學會時時關注⾔行舉止,將練習中的專注與規律延伸到⼯作 、 ⼈際關係與⽇常生活中,實踐身⼼合一的瑜伽哲學 。

 

教學與推廣的收穫

「推廣 Iyengar 瑜伽最讓我開⼼的是,看到越來越多特殊族群、受過傷或甚至是年紀較⼤的學生,都能重新地回到瑜伽墊上,找回失落的信⼼與勇氣。」

Abbey 的教學⽅法強調⽀撐與觀察

• 需要⽀撐時就要使用輔具幫助⾃⼰,椅⼦ 、 磚塊或牆壁等輔具能用來穩定身體

• 需要提升本體感覺時,根據目的性混合使用各種輔具

• 引導學生從有⽀撐的體位法去打開胸廓、放鬆呼吸肌,接著再去觀察呼吸源頭與品質

她對年齡與練習的看法也很透徹

「隨著年齡增長,我的身體漸漸有所限制,有些體式不像以前能輕易完成,但透過艾揚格瑜伽的練習,我學會放下對⾁身的執著,理解⾃身的侷限。利用輔具找回練習的初衷,不躁進、不強求。即使身體沒有之前的靈活度,仍然可以藉用不同的輔助⼯具持續我的練習。」

 

⼈格與瑜伽的影響

Abbey 認為⾃⼰的性格在瑜伽中得到轉化

「我原本急躁、 完美主義,常追求成就感,因此導致受傷一度想放棄練習 。 但瑜伽教會我不苛責⾃⼰,Ashimsa(非暴力)時時在提醒著我,不能暴力對待⾃⼰,唯有如此,才能在練習時進入到無暴力的安穩與寧靜 。」

從學生身上, 她也有深刻體會

「有位年紀比我⼤的學生,一開始是不信任我的,總用⾃⼰的觀點來挑戰我 。 但透過耐⼼講解與拍照提醒,他慢慢接受了我的⽅法,也學會敞開並接納學習的過程。」

 

如果把瑜伽比喻成⼀棵樹

「現在我像站在樹根靠近樹幹的位置,樹根一直持續的向下紮根,練習與所學累積堆疊終將成為養分,我持續地吸收養分並往上輸送,希望這棵樹能夠具足能量並越長越高、越強壯,枝葉也能慢慢舒展開來。」

 

與Olop老師學習契機與歷程

「疫情前,我跟同學一起到峇⾥島來上Olop老師的常態課,偶然的機會參加了老師僻靜營課程,透過這段⽇⼦的沉浸式練習,發現了⾃⼰學習的盲點,知識從來都不該是散落的,老師的教學總在細節之處展現著邏輯之美。」 Abbey當下就開啟了跟隨老師持續學習的想法,期望透過老師的引導,能夠更明瞭艾揚格瑜伽的精隨之所在。

在導師專班的培訓中⾯臨的挑戰

「除了體位法難度提升,還需整合所有學習的知識,觀察學生的狀態,讓⼝令教學更為有效並具有邏輯。序列中每個體式都是在為下一個體式做準備,透過老師的教學,讓我觀察到如何有次第、更細膩地引導學生,也讓我更清楚體會到身體的能量線性和⽅向性這種種都是相互關聯,而並非單獨存在的。」

「培訓中老師常常都在強調,yoga瑜伽是身⼼合一,他會把瑜和伽⼆個字分開來說yo(瑜)就是連結、 結合的意思,ga(伽)就是這個連結起來的行動。都是在提醒著我們正在經歷著當下,身體跟意識結合並專注呼吸,當下的每個行動,身與⼼皆是不分離的,身與⼼合一、也與⾃然合而為一、有限與無限也合而為一,成為一個整體,瑜伽就是走向合一之道。」

「透過練習的實踐,原本散亂零碎的資訊,漸漸整合成為知識,重新理解到,瑜珈是身⼼合一 、 注意力集中 。 Iyengar 瑜伽的學習需要長時間浸泡於其中。」

 

從Olop老師教學中的啟⽰

「Olop老師的教學總是帶著熱情,無論當下身⼼處在任何狀態,他都依然在傳遞著對瑜伽、對教學的熱情及正能量。 這對我而⾔,是一種榜樣,這種熱情時時鼓舞著我,使我在低落時也能很快地找回持續前進的勇氣。」

對瑜伽學習者的建議

「不要急、不要害怕重複。每一天都是全新的⾃⼰、每一次練習都不會是⽩費。」

Abbey想鼓勵未來想成為瑜伽老師的練習者

「多參加常態課,課後做好筆記,累積練習能量。 讓每一堂課都成為儲備練習經驗值與通曉序列邏輯的契機 。」

 

MUYOGA 部落格語錄:

Abbey 學姊的 Iyengar 瑜伽,不只是體位法的練習,更是⼀場⾝⼼、呼吸、靈魂的探索旅程。

Olop Iyengar Yoga Mentorship's TTC -L2 

Abby Chen 瑜伽簡歷

自 2002 年開始接觸瑜珈,起初只是單純地參與練習,卻因不當用力導致膝蓋受傷。這次經驗讓我意識到身體的結構與運動科學的重要性,於是轉而學習功能有氧與體適能。2007 年參加了陸文灝老師的體適能瑜珈教練培訓,正式展開教學之路,並持續投入各類瑜珈解剖學課程,期望透過紮實的理論與實務,幫助自己與學生避免運動傷害。
2009 年,我參加了小林老師的解剖學課程,第一次接觸艾揚格瑜珈的體系,也因此進入林正雄老師的 RYT-200 師資培訓。2010 年於高雄 Yoga House 完成美國瑜珈聯盟 RYT-200 認證,並開始在瑜珈會館任教。
2015 年至 2019 年,我持續參與 Justin Herold 老師的師資培訓,學習逐漸轉向講求精準與科學的艾揚格瑜珈,從此專注於此體系的練習。
2019 年初,前往峇里島參加 Olop 老師的瑜珈 Retreat,幸運地候補上名額,課後與同學交流體式與序列,留下深刻又美好的回憶。年末我再度參加課程,從此也種下了長期追隨老師學習的心願。原本計劃每年都能回到峇里島練習,但隨即遇上疫情。幸好透過線上課程的方式,老師為台灣學生持續開課,讓我在疫情期間仍能穩定練習,打下更堅實的基礎。
2023 年解封後,峇里島成為我首選的學習之地,紮實的一個月訓練讓我更加堅定跟隨 Olop 老師學習的方向。2024 年,順利通過卡關許久的認證考試,同年老師也首次來到台灣授課,讓我有機會重新檢視多年來的練習與教學習慣,重新認識體式的結構與轉化,獲益良多。
這一路的學習與轉變,不只是對體位法的理解,更讓我的身心帶來極大改變,這也就是我還在這條道路上前行的原因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